10万买车被辱骂的背后是汽车主机厂、4S店与车主的博弈加剧!

发表时间:2024-03-01 14:15:45 作者: 钣金外壳

产品介绍

  视频显然是顾客拍的,4S店几个帅哥靓女一会儿建议“报警”,一会儿对顾客怒吼“请你出去”“买个十万块钱的车,叫什么叫”,甚至让顾客“不买就滚”,然后该4S店发布了郑重道歉。

  这件事的定论已经有了,我只想把事件几个关键点做一些复盘分析,看看事情为何会一步步变成这样的。

  李女士2023年10月1日通过网上留资,向某丰田4S店表达了购买车辆的意向。李女士常住城市是广州,而事件的发生地在南昌。李女士在网上浏览的丰田汽车销售价格等信息,应该是以广州当地报价为主要参考的,而某丰田店如果没有给予李女士足够的价格实惠期许,李女士不可能从广州远赴780公里外的南昌去看车订车。

  在传统燃油车销量惨烈下滑的当下,从主机厂到经销商4S店,从销售经理到销售顾问,对销售线索都已达到史无前例的重视程度。对于网上留资,汽车之家、易车、懂车帝这三大平台全部都有实时后台数据监测,上班时间内超过30分钟未回复的,将被统计为回复不及时。

  各位不会以为三大平台是公益性地将这些顾客留资,随机发给各个当地品牌4S店的吧?那是一年大约30万左右的真金白银买回来的,而且是年底一次性支付,来年元旦开始才可接受信息。

  若以一家4S店一年750台销量计算,这家店平均一条最终能成交的有效信息大约价值400元。而这还没有计入店头宣传以及抽奖、赠送大礼包等等费用。实际上现在一家4S店一年的广宣费用平摊到当年销量上,每辆车的广宣成本高达1500元左右。

  广宣费用如此高昂,只有提高销量才能相对降低获客成本,而传统燃油车4S店形成销量的充要条件就是顾客到店;这样的话,报价环节就显得很重要了。

  这就涉及到汽车销售领域的价格管理体系,因为现在顾客利用互联网能很容易地比对价格;而主机厂对4S店的对外报价有着严控,但凡有突破价格政策报价的,轻则罚款,重则暂停向4S店发车。

  而每个经销商都想多卖车,每个消费的人都想自己买到比别处更便宜的车。这么博弈下来,想要买车问到实价,必须到店里面谈才行,不可能在电话里给你承诺一个具体的价格——因为询价电话可能是主机厂这个“神秘客”假扮顾客打来的钓鱼电话。

  由于整个汽车消费市场已形成这种价格模式,所以4S店销售部晨会的重要内容之一,就是当天的销售政策。

  没错,当天且仅限于当天有效,明天的销售价格是多少、需要附加什么前提,只有当天的销售实绩出来后,才能确定并在第二天晨会公布。就算延续前一天的价格政策,也要在当天晨会进行确认,而不会自动延续。

  根据李女士的情况去看,应该是在跟某丰田店销售顾问进行价格商榷时,李女士给出了一个全款情况下不大可能成交的要价,而某丰田店的销售顾问经过一番计算。

  如果李女士在店里做分期、买临时保险,这样的价格估计差距不大,到时候如能再动员李女士加装一点精品或买个延保什么的,可能还略有盈利,就答应了李女士这样的价格可以来店里面谈决定——请注意,是到店面谈决定。

  李女士认为销售顾问把她们“骗”到了南昌,说好的价格,来了就变了;销售顾问则只承认说过“那个价格”是需要到店里来面谈决定的,既然是面谈,那能否以“那个价格”成交就在两可之间,因为她确实不知道也无权决定明天及以后的价格政策是什么。

  现在汽车销售利润为什么已经不考虑进销差了,而是把着眼点尽放在售后延伸业务上,甚至以此决定是不是达成车辆交易呢?

  除了在我的另一篇文章《“死不起”的4S店》里,提到的整车压库这个原因外,主机厂和4S店之间在批售价和用户价之间的博弈,也是一个普通汽车消费者看不见的原因。

  主机厂每推出一款车型,都会通过你自己的经营逻辑,给出一个面向最终汽车消费者的“市场指导价”。理论上,指导价的大约5%,就是4S店的进销差;但是随着4S店慢慢的变多,竞争日趋激烈,加上整车压库的后果,这点差价早就被各个4S店“优惠”出去了。

  4S店高喊卖车不挣钱,要求主机厂降低批售价,以减少损失,否则少进车;4S店少进车,传递滞销信息;主机厂整车库存增加,怀疑4S店制造滞销假象;“神秘客”调查4S店销售价,要求4S店每天上传最终销售发票和整车库存清单,用以确定滞销的真实原因:

  ①是不是4S店宁可丢掉销量也不给顾客“优惠”,以确保自己的利润,因此导致本店滞销。

  ②是不是4S店为自己冲销量拿返利,给顾客过分“优惠”,扰乱市场行情报价秩序,因此导致同城其它店的滞销。

  是,花样处罚;不是,参考其它店数据:确实滞销的,某天突然通知4S店参加品牌的某项市场活动,变相降低批售价或增加返利,不到万不得已,不会官降“市场指导价”。

  至于主机厂何时降低批售价,怎么补贴在库在途未售商品车,4S店销售经理也不知道,也许就是明天,也许什么都没有(4S店倒闭了),所以只能每天晨会确定当天的店头价格政策。

  另一个关键点就是,该店很多销售顾问直接跟李女士一行人开怼,维持的时间也不算短,但是整个视频里,没有一个“领导”出来管控现场。从视频对话中能听到,李女士爸爸“拍桌子”了,而且有个销售顾问一句“价格给你了,你又定不下来”,证明销售顾问有跟销售经理或自己的主管介绍过顾客的情况,并请示过价格底线。

  作为一个有经验的销售经理,面对一个超H级顾客,应该放下手中一切事情来跟这一单,毕竟这是一位第一次到店就非常有可能现拍的顾客啊,对于现在的4S店来说,这不是跟太阳系中的恒星一样稀有吗?!

  从整个视频拍摄现场来看,员工都比较年轻,应对这种场面的经验基本没,怼顾客都是冲口而出的情绪化语言,而不是围绕最终目的——车辆成交展开,去化解阻碍成交的“误会”。这都暴露出平时的内训工作基本流于形式了,甚至有可能连形式都没有,完全空白。

  团队处于这种状态,老实说,就算在李女士这里不出问题,也一定会在刘女士或王先生那里出问题;10月份不出问题,可能11月1日就会出问题,避免不了的。

  因为团队处于这种状态,销售经理或主管不能及时出现在现场管控,就再正常不过了。因为出问题的地方不会只在报价这一个环节上,也许在签合同、在PDI、在新车交付等等关键环节,时不时就出现问题。

  销售经理或主管也许正在处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而无暇他顾,TA永远都在扮演消防队员的角色,救危难于水火、扶大厦之将倾,每时每刻都是生死考验;殊不知是自己把自己这尊泥菩萨放在了湍流之中,没有牢固的基础管理,自身难保啊。

  当然,这也可能跟现在的用人制度有关。中层干部及以下员工,年龄超过35岁,非升即走,行业经验的积累无从谈起。部门经理或主管,要么在招聘新人,要么在培训新人,要么自己就是个新人在接受培训……不要说基础管理,可能连基础管理包含哪些内容都不完全知道。

  口罩三年,市场动荡,投资人也在跑路和继续撑下去之间抓阄,什么团队建设、梯次培养,先都缓一缓吧,明天承兑到期的天坑还不知道拿什么往里填呢。

  让千里长堤崩溃的蚁穴,都是由万亿个毫不起眼的白蚁筑起的,偶然,其实都是由一丝一丝必然汇聚而成。

  版主简介:本名王萌,互联网ID二手车小胖,80后北京土著,从业近20年,汽车本科专业,MBA,历任国内最大二手车市场总监,经销商集团二手车负责人,有名的公司顾问独立董事等。现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,北京汽车流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,目前主要是做汽车行业相关咨询\培训\媒体\内容\投资等业务。

  二手车商搞错车型,构成退一赔三吗?/ 取消限迁二手车涨价,购置费减半新车优惠,最近换车是好机会么? / 日本部分二手车比新车贵,市场倒挂波动异常,中国二手车出口机会来了?/ 今年二手车价格,乱的离谱,该怎么办?/ 从4S店出来混的二手车人,总是要还的!/ 新能源汽车,二手的韭菜,也不能放过?

  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